自噬是细胞将受损、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,并通过溶酶体的消化降解来清除这些物质的过程。作为一种自我降解的机制,自噬在细胞内普遍存在,发挥着重要作用,特别是在清除代谢废物和提供能量支持细胞正常功能方面。
一、自噬分类
自噬包括三种类型:巨自噬、微自噬和伴侣介导自噬,它们都通过溶酶体对细胞质成分进行蛋白降解。巨自噬通过双膜结构的自噬体将细胞质物质运送到溶酶体,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。微自噬则通过溶酶体膜的内陷直接吸收细胞质成分。两者均可通过选择性或非选择性方式处理较大的结构。伴侣介导自噬(CMA)则通过伴侣蛋白(如Hsc-70)将靶蛋白引导到溶酶体膜,利用溶酶体膜受体LAMP-2A进行转运,最终导致靶蛋白展开并降解。
根据自噬对不同底物的选择性,自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线粒体自噬(mitophagy)、内质网自噬(reticulophagy)、核糖体自噬(ribophagy)和过氧化物酶体自噬(pexophagy)等。其中,线粒体自噬近年来成为研究的重点。
二、自噬机制
自噬起始于分离膜(吞噬泡),可能源自内质网或高尔基体、内体的脂质双层。吞噬泡膨胀包裹细胞内物质,形成自噬体,与溶酶体融合后通过酸性蛋白酶降解内容物,释放氨基酸和代谢产物供细胞再利用,从而促进能量和物质的回收。
自噬是一个复杂的细胞降解过程,涉及多个关键步骤:首先,Beclin-1/VPS34 在应激信号的调控下促进吞噬泡的形成;接着,Atg5–Atg12 复合物与 Atg16L 作用,参与吞噬泡的聚合;LC3 蛋白加工并插入吞噬泡膜,随后捕捉靶标进行降解。自噬体通过与溶酶体融合,将内含物降解为氨基酸等产物。自噬受到多条信号通路的调节,尤其是 mTOR 激酶的影响。在营养充足时,mTOR 抑制自噬;而在缺氧或低 ATP 水平下,REDD1 和 AMP 激酶通过抑制 mTOR 激活自噬。此外,生长因子通过 PI3K/Akt 路径激活 mTOR,从而抑制自噬。
三、自噬相关疾病
自噬是维持细胞和机体稳态的核心机制,广泛参与各类疾病的发生与进展。研究表明,在多个实验模型中,药物或基因干预破坏自噬功能会加剧疾病的发生。自噬相关基因突变与多种严重病理状态密切相关,尤其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。自噬缺陷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中淀粉样β斑块和tau缠结积累,或帕金森病中的α-突触核蛋白聚集,从而加重神经元损伤。此外,神经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(ALS)等疾病中,自噬功能失常也会导致损伤蛋白质和细胞器的积累,进而加剧病情。在癌症中,自噬既可抑制肿瘤发生,也可支持已形成肿瘤细胞的生存,尤其在缺氧和营养匮乏条件下。自噬的双重作用使其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靶点。自噬还在心血管、肺部、肝脏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,其失调与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密切相关,凸显其在细胞健康中的关键作用。
四、自噬检测方式
自噬是一个多步骤的动态过程,评估自噬活性充满挑战。传统上,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自噬,而ATG蛋白的发现推动了分子工具的开发以量化自噬。稳态评估通常通过免疫荧光(ICC/IHC/IF)或免疫印迹(WB)检测LC3-II水平,以测量自噬体数量和LC3转化。LC3-II斑点数量、LC3转化比率和自噬流(通过溶酶体趋向性剂和抑制剂监测)是常用指标。此外,p62/SQSTM1的降解测定与自噬活动成反比,较低的p62/SQSTM1水平表示较高的自噬活性。
针对自噬相关疾病,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开发了一系列针对自噬相关蛋白、抗体和试剂盒等相关产品。这些蛋白和抗体具有高纯度、高活性以及优异的批间一致性,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。FineTest的ELISA试剂盒在灵敏度和检测效果上表现出色,适用于精确的自噬活性检测。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自噬机制研究及候选药物功能验证等多个领域,为自噬相关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持。
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自噬相关产品推荐
靶标 | 抗体 | 重组蛋白 | ELISA试剂盒 |
ATG3 | ATG3 antibody | ATG3 recombinant protein | ATG3 ELISA Kit |
ATG5 | ATG5 antibody | ATG5 recombinant protein | ATG5 ELISA Kit |
ATG7 | ATG7 antibody | ATG7 recombinant protein | ATG7 ELISA Kit |
ATG12 | ATG12 antibody | ATG12 recombinant protein | ATG12 ELISA Kit |
ATG13 | ATG13 antibody | ATG13 recombinant protein | ATG13 ELISA Kit |
ULK1 | ULK1 antibody | ULK1 recombinant protein | ULK1 ELISA Kit |
ATG14 | ATG14 antibody | ATG14 recombinant protein | ATG14 ELISA Kit |
ATG16L | ATG16L antibody | ATG16L recombinant protein | ATG16L ELISA Kit |
Beclin 1 | Beclin 1 antibody | Beclin 1 recombinant protein | Beclin 1 ELISA Kit |
BCL2 | BCL2 antibody | BCL2 recombinant protein | BCL2 ELISA Kit |
AMPK | AMPK antibody | AMPK recombinant protein | AMPK ELISA Kit |
SQSTM1 | SQSTM1 antibody | SQSTM1 recombinant protein | SQSTM1 ELISA Kit |
PIK3C3 | PIK3C3 antibody | PIK3C3 recombinant protein | PIK3C3 ELISA Kit |
PIK3R4 | PIK3R4 antibody | PIK3R4 recombinant protein | PIK3R4 ELISA Kit |
MAP1LC3A | MAP1LC3A antibody | MAP1LC3A recombinant protein | MAP1LC3A ELISA Kit |